“济南好人”马翠峰: 风雨中的“铿锵玫瑰”
马翠峰是南部山区仲宫街道崔家庄村的村民,也是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。
身患小儿麻痹的她,20余年如一日照顾五位残障家人:患精神残疾的公公、有眼疾的婆婆,以及视力残疾的大伯哥、智力残疾的嫂子和一级智障的侄子。她每天精心照料家人起居,按时配药,从未抱怨。为贴补家用,她开设“爱心理发店”,为村内8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,对村民仅收5元成本费。作为长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,她每月坚持下村义剪,3年来定期为敬老院老人理发。用坚韧和爱心撑起多难之家,成为孝老爱亲的典范,被村民亲切称为“四妮儿”。
马翠峰的家庭是村里最特殊的家庭之一:公公患有二级精神残疾,生活不能自理,婆婆常年患有眼疾及高血压后遗症;丈夫的大哥患有二级视力残疾、大嫂患有三级智力残疾、侄子患有一级智力残疾。20多年前的马翠峰在老家菏泽来到济南打工结识了现在的丈夫。当谈及婚嫁,面对这样的家庭状况,她没有退缩,选择远嫁,把对爱人的信任,化作了对未来家庭的期许。
走起路来跛脚的她,虽然慢,但从没有停下奔走的步伐。多年来,摆在马翠峰面前的难题从没有变过:照顾家人和挣钱养家。为减轻丈夫的养家重担,马翠峰利用自己的手艺,在村里开了一家“特殊”的理发店。崔家庄村远离镇区,对于老年人来说,理发成了一个难题。马翠峰为了既能照顾老人,还能赚点生活费,在村里开起了理发店。她为80岁以上或者困难老人免费剪发,对村民也只是收取5块钱的成本费。因此,这个店被村民们称之为爱心理发店。这个小小的理发店,虽然收入微薄,但她精打细算,贴补家用,努力给家人改善生活。“再难也不能亏待老人,有我一口吃的,就饿不着他们。”这是马翠峰常说的话。
马翠峰的孝心善举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村民。在她的影响下,村里孝敬老人的风气越来越浓。谁家儿女不孝顺,老人就会说:“看看人家‘四妮儿’!”
村里成立的巾帼志愿服务队,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马翠峰。虽然她行动不便,但仍坚持每月参加为老志愿服务活动。她说:“我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,也要尽力回报社会。”同时,马翠峰也一直是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的核心志愿者,与另外一名志愿者开设长缨志愿服务队“热心姊妹花”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项目,每逢农历十六仲宫大集,马翠峰雷打不动地到大集上为老人们免费理发,每月一次下村为仲宫街道辖区内74个村的老人爱心义剪,为困难弱势群体上门义剪。此外,马翠峰3年来风雨无阻地为仲宫敬老院的老人们每两个月理发一次。她说:“我就这点手艺,能让老人们高兴,我就觉得活着有价值。”
马翠峰总是说:“孝顺父母、尊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只要我还能动,我就会一直把这些事情做下去!”马翠峰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济南人的精神风貌。她就像一朵风雨中的铿锵玫瑰,在逆境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。
·好人泉评
1.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五口残障家人的生活重担,用日复一日地照料、毫无怨言的付出,写就了家庭最温暖的底色。她不仅守住了“孝亲”的本分,更是用免费理发为困难群体送去善意。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与不求回报的善举中,诠释了“家庭脊梁”的担当与“邻里守望”的温情,让个人的小爱延伸成了照亮他人的大爱。(专家:市中区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书记谭欣)
2.马翠峰用二十余年的坚守,在生活的褶皱里绣出了最动人的文明图景。她以跛脚丈量孝道的长度,用巧手编织善意的经纬——从为精神残疾的公婆擦拭身体,到为孤寡老人剪出整洁的鬓角,她将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实践。这个被多重残疾阴影笼罩的家庭,因她而有了温度;这个曾以贫困闻名的村落,因她而升腾起向善的力量。(专家:市中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舆情室副主任时明军)
记者:张成地实习生:王宇姝编辑:柏凌君校对:杨荷放
下一篇:没有了